股票代码:65187

最新:188.83

涨跌额:

中文

厦门集美: 深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

时间: 2024-04-21 19:18:31 |   作者; 开云体育网页版官方网站

  中国商报(卢和萍 记者 钟瑜)占地227亩、投资10亿元的跨境电子商务“巨无霸”——橙联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投用,将助力“中国制造”销往全球;福厦高铁全线铺轨贯通,明年集美将率先享受到东南沿海“黄金旅游圈”的红利;集美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和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新城核心区上榜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城市日新月异,产业蓬勃发展,交通越发便利,人气快速聚集。位于厦门市中心的集美区,集聚发展新动能,一路高歌猛进。

  潮平两岸阔,风劲好行舟。连续两年,厦门集美营商环境评估总指标在全市六区中排名第一。多年来,厦门集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聚焦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通过打造政策更实、服务更优、效率更加高的一流营商环境,突出高新企业聚集、高校人才聚集、基金招商等优势,精准招商,一批“三高”企业、优质项目在集美落地开花。

  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强的“吸铁石”。这片创业热土正加速释放能量,吸引慢慢的变多的企业留下来,形成了以机械装备、电子信息(软件信息)、商贸物流、文旅创意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加快推进集美建设。

  9月6日,作为今年厦门团重点项目开竣工代表,福建省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建的尚满科技产业园(LED屏幕模组)项目顺利动工。

  “集美区整体营商环境很不错,区位优势显著、高校多、办事效率高,招商引资后续的一系列跟踪服务比较到位。”海佳集团总经理助理蒋声铸全程参与项目筹建。他说,从投资意向洽谈、土地招拍挂、工规与施工许可等等到项目动工,这一系列流程走下来用不了一年的时间。“只要遇到卡壳或者哪里协调不动的,都可以找我们。”集美区发改部门郑重承诺。当时土地调查信息有些出入,区发改、工信、国投等部门紧密互动,仅用了两天便把问题解决了。蒋声铸说,“这类事件单靠企业是推不动的,很难办成,时间也不会这么快”。

  眼下,扬森数控精密机床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三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厂房拔地而起,2022年投产后有望带动厦门数字控制机床产业链发展……在集美区精准滴灌下,十多年来厦门扬森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茁壮成长,成为省内业界龙头、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机床类制造业是工业之母。作为高新技术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扬森数控就是这样一家“工业母机”。“我们坚定地选择了集美!”扬森数控董事长林扬波和记者说,在这场双向奔赴里,企业感受到了集美无微不至的呵护。

  当企业年产值只有1亿元多的时候,厦门集美依据自己产业定位,看好项目潜力,主动上门谋划,拿出50亩工业用地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开工前期15天内办齐三证。”企业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政府的服务高效务实,对企业的关心事无巨细。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对企业服务始终保持无缝衔接。今年,扬森数控产值预计同比增长60%,可达10亿元。企业的快速地发展为集美营商环境写下生动注脚。

  厦门集美强化用户思维,用心用情用力深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服务提档升级,打造城市整体核心竞争力。优越的营商环境逐渐增强产业聚集的磁极效应。耐德工业园、海翼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安仁产业园、建霖集团绿色智能数字化工厂等一大批产业园区陆续建成投用。

  厦门集美始终围绕四大产业链群,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加快调整产业布局,培育新兴起的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吸引了一批高新企业聚集,其中不乏细分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隐形冠军”。截至目前,厦门集美“三高”企业数达824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高新企业也为集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强劲动力。今年1—7月,集美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增速排名厦门市第二。

  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投洽会前后,杏林湾基金聚集区迎来了一批投资人。世界500强企业青山控股决定牵手福建省旅游集团旗下基金管理人,在集美设立福新瑞投资合伙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紫金矿业集团旗下的资本投资公司密集走访,打算在此设立第三只基金。

  “这里奖励政策优势显著,股权投资生态完善,项目资源储备丰富,专业团队的服务水平、配套设施等各方面很不错。”紫金矿业相关投资公司总经理王晋军对聚集区充满信心,认为这里有利于集团在股权投资业务上的发展。

  作为杏林湾基金聚集区的运营方,厦门市集美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自2018年起,着力打造厦门“金融会客厅”,以“基金+基地+产业”模式,重点吸引市场化基金和专业机构落户,搭建金融产业链服务平台,发挥资本在金融引流、产业引导上的非消极作用,助力集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政策好、机会多、服务有口碑!”集美产投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放眼全国,集美政策有优越性,市区两级叠加以后奖补力度空前,仅开办奖励一项最高可达到千万元。特别是今年重新修订厦门市集美区促进私募基金行业发展办法,门槛更低、覆盖面更广、奖补更优厚。新的政策带来更强的吸附效应。据统计,自设立起,杏林湾基金聚集区规模日均吸金超过1亿元。

  起步早、发展快,聚集区资本招商成效也慢慢变得明显。“资本有一个特性,就是喜欢抱团取暖,只有通过产业集聚才能形成气候、共赢共生。”集美产投有关人员表示,投资人用自己手中的真金白银投票,聚集区内不乏阳光融汇、鼎晖投资、中金资本、深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如今,落地基金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越滚越大,聚集效应逐步显现。截至目前,聚集区共有640家股权投资类企业,基金管理规模超1506亿元。

  “给力!没想到!很谢谢!”中航资本落地聚集区,从达成合作共识到拿到营业执照,仅用了3个工作日。中航新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与基金管理部董事总经理王迪明惊叹于“集美速度”,不禁发出“三连赞”。

  “我们承诺的是10个工作日,实际运作过程中更快。”集美产投有关人员介绍说,聚集区逐渐完备机制,优化流程,纵向沟通、横向联结,形成了良好的基金圈层生态,服务高效有口皆碑。

  “资本深耕赛道,对市场有很强的敏锐性,他们会紧跟市场,盯紧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潜在能力好、技术过硬的项目。”基于资本特性,聚集区发挥以投促引的作用,集聚资本、人才、项目合力,布局集美支柱产业、重点行业,为地方经济聚势赋能。今年上半年,全球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关键设备排行第三的服务商埃特曼半导体落子集美,估值超10亿元;团餐供应链国内龙头乐禾食品顺利投产。截至目前,杏林湾聚集区通过基金招商新增落地项目总投资近1200亿元。

  9月3日,华侨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学院迎来首届新生。该学院由华侨大学与美亚柏科、国科科技三方共建,致力于产教融合,推进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教育培训等。此前,厦门集美与华侨大学联合打造1万平方米的华侨大学(集美)政产学研基地,加速推进高新板块布局、创新城区崛起和人才高地成型。

  “以前招专科生,后来招本科生,现在招研究生。企业很多技术骨干也都来自在集高校。”林扬波对集美的人才优势充分认可。他说,高校不仅为企业输送人才,而且提供研发课题。企业出场地设备,高校有团队,大家一起攻关。

  作为厦门市高校资源最密集的行政区,集美辖内聚集华侨大学、集美大学、中科院城环所等15家高校、科研院所,共有15名院士,在校师生超过15万人,设有33个“双一流”学科。厦门集美正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搭建平台,推动政、校、企对接,推进产城学人融合发展。

  “集美这边大学多是有一定优势的。未来企业会在产业链上去延展,这些都需要科研力量支撑。”海佳集团总经理助理蒋声铸介绍说,目前,企业已经在布局产学研驱动,除了与在集、在厦高校互动,长远规划上还会与国内其他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

  这个夏天,集美辖区高校110名青年教师深入80家企业参访,寻找产学研合作契机。厦门集美正聚集高校合力,将文教资源转化为创新驱动的能量,赋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继成立高校产业技术联盟之后,集美出台《青年博士教师进企业和建设校企研究生工作站的行动方案》,实施“百名青年教师进百企”“百家企业建百站”“百批学子访百企”“百名专家解百题”四大工程,努力搭建好校企人才、技术供需、人才交流的精准对接平台,推动人才“引、育、留、用”,助力高校的智力资源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动能。

  人才是科学技术创新第一要素,也是第一生产力。厦门集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人才带项目、人才带团队、人才进企业,大力推动高品质人才集聚,激发创新活力,加速打造区域创新中心。冬奥会期间,厦门大白科技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崭露头角,“集美制造”展现科学技术创新硬核实力。往返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的冬奥列车,是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高速行驶时,车厢内杯中水不动、耳畔无噪音……为冬奥列车构建起隐形“隔声护盾”的硬核科技,就出自集美人才之手。

  率厦门市之先开通“先锋人才服务热线”,全天候服务,打造多部门联动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挂牌设立“人才金融+”服务站,推出“人才贷”业务……集美出台《关于进一步实施“聚贤集美”人才计划全面打造高素质区域创新中心的意见》,并持续完善提升,为各类人才留集提供保障。截至今年7月中旬,辖区“双百”人才企业达173家,累计引进省市级高层次人才1214人。

  8月29日—9月2日,厦门集美开办了台青创业家培训班。辖内一些优秀创业项目创始人化身导师,走进课堂为30名两岸创业创新青年“传经送宝”。“创业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不仅要埋头苦干,更需要抬头创新。”集美上市公司——厦门建霖集团总裁陈岱桦勉励青年扎根集美,在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成长成才。

  集美出台《集美区台青聚融友好工程实施细则》,升级优惠政策,从免费人才公寓、经营场所扶持、创业启动资金扶持等多方面扩大申报范围、给予更高标准补贴,帮助台湾青年在集美实现创业就业梦想。

  集美还创新“行政赋能”模式,成立两岸青年创业创新行政赋能顾问团,聚合十几个部门的资讯、力量,第一时间为两岸创业创新青年提供权威、专业的辅导和解答。“有了顾问团,高校和学生直接对接政府部门,获取信息更权威、准确、快速。”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与创业就业处负责人黄宇为此举点赞。33岁的台湾青年李京达在集美创办鑫京瑞钨钢(厦门)有限公司,听完第一堂辅导课后直呼过瘾。

  台青聚融友好工程是厦门市集美区创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的重要载体。作为福建省两岸融合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区,集美大胆探索,做实“通”“惠”“情”三篇文章,目前已吸引500多家台湾青年创业企业落户。

  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厦门市集美区成为福建省人口增量最多的区县。2021年底,集美人口规模达到107.8万,一举跃居厦门六区之首,其中青年人口占比超45%。集美顺势而为,发布《集美区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行动方案(2022-2025)》,实施包括台青聚融友好工程在内的“六大工程”,全方位构建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生活、学习教育、健康成长的友好环境,为两岸青年提供更多更实的“集美机会”。如今,集美区正式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和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

  连续七届成功举办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打造具有国际范儿的文艺新地标;城市休闲项目——集美十里长堤一夜爆红,吸引全国各地青年前去“打卡”……厦门集美从文旅、商贸等业态布局入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文环境,推动城市发展与青年发展有机融合、友好互动,逐步的提升城市对青年人才发展的吸引力,促进年轻动能转化为高水平发展的强大势能。今年上半年,集美全区新增商事主体1.28万户,同比增长12.1%,新增企业数占厦门全市增量的18.2%。

  人气网红商场大悦城的福建首站落子集美,世贸、IOI、万达等16个大型商业体相继开业,集美新城核心区商圈快速崛起。眼下,集美消费新业态层出不穷,释放新动能。以云城万科里商圈为例,其凭借明晰群体定位、潮酷的视觉风格、多元化的消费强势出圈,吸引年轻人纷纷“打卡”。此外,像潮玩文化集合品牌首发店铺这类的“首店经济”、以星巢越中心为载体的LIVEHOUSE产业的“夜间经济”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直播经济”等消费业态进一步丰富,推动年轻经济快速集聚。

  一批带有年轻属性的新消费点燃集美经济内循环的动力。今年辖内重点商圈推出泡泡玛特樱花限定展、i Music潮流音乐节、“YOLO BLOCK毕业聚乐部”活动等,带动潮玩、潮游、潮购。4月至6月,各类活动带动消费约2.25亿元。其中,各大商圈在五一、端午假期实现客流143.7万人次,营业额超亿元。一项项实绩,为集美推动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了信心和底气。

  如今,厦门集美正以产业高水平发展为着力点,以集美新城建设为载体,以年轻动能聚势发力,增强集美新城的“极核”效应。同时谋划好厦门马銮湾新城集美片区、集美东部新城片区建设,打造厦门跨岛发展新格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