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65187

最新:188.83

涨跌额:

中文

半导体的2023:寻底捉妖

时间: 2024-03-05 09:18:12 |   作者; 开云体育网页版官方网站

  这几天时间,A股表现还行,于是有好多人找我:启哥,我2022年亏炸了,亏损30%,2023年我想翻盘,我听你的,你买啥我梭哈。

  我说:“30%,还好啊不算亏得多,这水平也就赶上知名私募基金的亏损中等水准啊,不丢人。”

  言归正传,过去的就过去了,亏了也就亏了,想想今年怎么做,今年半导体股买谁,能赚钱?

  我这个人比较迷信,我经常和我同事开玩笑,一起出去看项目,你们是看项目,我是看相。这种玄学的东西比如风水,易经,我比较信也算还有点研究,毕竟A股也挺玄学的。

  2023年是兔年,洒家掐指一算是感觉到年纲不行,难言有大机会。兔年发财?你想啥呢?你是赌徒么,和兔子一样输红眼了着急翻盘?不知道有没哪位懂易经的大哥来发表一下对兔年运势的看法,我们讨论讨论。

  从半导体真实的情况上讲,也确实不支持半导体板块走出牛股行情的基础。现在大环境很低迷,别说小公司艰难度日了,大公司也好不到哪里去。砍资本支出的,裁员的,为库存发愁的,都在艰难过冬。

  在这种情况和情绪下,半导体整体有大行情的苗头我是没看出来。最多到2季度来确认一下半导体的冷周期底部能不能走完,如果确定是底部,可能会出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反弹,毕竟炒股是看预期,如果不是底,那还得是再等等。

  不过现在卖方分析师们似乎都比较乐观,比较都乐观的认为2季度就是底,有着强烈的改善预期。

  他们都在讲一个逻辑:半导体特别是消费电子经过一年时间的调整,现在库存消化接近尾声,按理要补库存,后期各大半导体公司业绩会回暖,现在估值历史低位,肯定有反弹。

  从道理上讲这个逻辑是没毛病,但是我认为增速难以回不到过去那个迅猛势头。就像一个女人年轻时候再漂亮,上年纪后,就感觉看起来不够性感了。炒股也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大家都喜欢搞新概念,搞新股,就因为新公司讲的故事好听,增速快一点就能吹出一个巨大的故事。

  而且现在大环境经济持续低迷,哪怕是库存见底要补库存,请问能补多少?补到什么水位?都不好说。

  当年消费电子手机带起来的半导体景气周期,是否还能持续增长?汽车电子能否成为下一个增长点?我觉得难。最简单的道理,2015年那会儿大家一年换一个手机,因为每一款新手机都有很多亮点,现在新手机依然年年发新品,请问你有多久没换手机里?换句话说手机出货量还能回到当年巅峰吗?

  虽然手机不代表全部半导体,但是消费电子端在半导体端占比非常非常大,影响力不可忽视。

  而且不管是手机,PC,服务器,通信,甚至工业,不一定有高增长预期。假如有钱赚,那也只有价值回归的α钱可以赚,说白了就是辛苦钱。

  有句话说得好,辛苦不赚钱,赚钱不辛苦,要赚大钱,必然是赚β弹性的钱,最刺激,过去半导体几年出现大牛行情,都是是整个板块估值集体往上抬,形成真实价值α涨一倍,但是β情绪估值抬三倍的情况。

  β的钱,是真鸡儿刺激,但是显然当下的情况半导体整体板块的β的弹性应该是不明确的,利好的因素不够大,不够多的时候,β的泡沫就吹不大。

  某明星基金经理Y大佬跟我聊的时候,聊起XX手机采购总监对于产业链补货的预期看法,认为是2季度肯定见底,理由也是要补库存,逻辑上我是认可,他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这个人心理有阴影,我需要观察那些行业里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关键细节信息点来验证这个说法,否则我不轻信行业大底走完。

  按照道理,当边际关系改善的时候,往往就是有大行情,且涨起来巨猛无比。就像网红女主播一声娇嗔,大佬纷纷刷火箭。但是你得分析她是真情流露,还是作戏。所以要持续跟踪几个信息点,来判断和验证半导体周期,是不是真到底了。

  我的办法很土但是很有效,跟踪信息一共就三条:供需关系,产业景气度,真实库存

  我会时常关注的DRAM和NAND的价格变化,有没有真正见底回升。这玩意儿在半导体整体规模占比极大,且对需求变化最敏感芯片,价格涨跌可以相当直观反映供需关系。而且数据来源不难找,特别好跟踪,如果懒的跟踪,就找人称半导体数据大王“谐音梗王”的半导体行研公众号的关牮老师,他啥数据都有。

  总之,存储颗粒价格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就能比较直接反应整个半导体的真实供需关系。从目前来看去年一年DRAM的价格至少跌了35%,典型的供过于求。

  有人问跌这么多了,还不是底?我擦,当年内存价格雪崩的时候,是出现过原材料比芯片贵的怪事!跌35%算个屁,历史上跌70%,甚至90%又不是没有过,所以这东西要持续观察跟踪。

  第二、通过关注FAB的产能利用率来观察行业景气度,尤其是关注FAB厂的硅片/光刻胶的使用量。

  硅片/光刻胶这些使用量和FAB厂的真实产能直接挂钩,可以反推出产能利用率的真实情况,而产能利用率与半导体景气程度息息相关。

  FAB减少投片量了,都TM不流片了,回暖个鬼呢。反正去找卖硅片或者卖光刻胶的人,一问便知,就能反向论证高管是不是在吹牛,只要光刻胶/硅片用量没有大幅度上升,不轻言见底反弹。

  关注存放晶圆的氮气柜价格是不是松动。氮气柜的使用情况,也许才是半导体产业链上的真实库存情况。现在租氮气柜价格挺离谱的,甚至你有钱还不一定可以买到氮气柜。

  现在有巨量的wafer,从FAB厂流片出来后,放在封装厂的氮气柜里保存,不测试,也不做切割封装,就这么放着,具体量没有统计过,我只知道真的很多的库存,这些氮气柜里的wafer不消化完毕,我不认为真实库存见底。

  这东西和波罗的海航运指数一样,是最能反映行业冷暖周期以及边际变化的,根本做不了假。如果这个下来了,那能确定,是真见底了,假如没有,那就是不行。

  这几种办法能够相互验证,综合判断是否是半导体行业大底,是否有明确的边际改善。

  反正我不太信公司高管董秘在公开市场吹的牛,有句话说的好:听董秘亏一半,听董事长亏完。我曾经被按在地上摩擦过,有心里阴影,我只信这些不会说假话的真实行业数据。

  也许真正半导体板块到底起大势估计要等到龙年,经济回暖,全球政治稳定,不瞎折腾,市场恢复信心,整个半导体板块才有像样的反弹。然后按照过往经验,说不定龙年涨完,蛇年继续涨,机会可能还更多点。反正建议各位准备好子弹,苟到龙年再出来搞,到时候必然有大肉吃。

  尽管大环境并不乐观并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但是也不等于绝对没赚钱机会。按照以往的经验,往往是这种低迷的环境下,是各种出妖股横行的年代,而且概率还高的一逼,所以各位要做的就是去挖掘一个个妖股。

  但是现在搞半导体妖股和当年搞妖股还不是一会事,现在是2023年不是2017年。5年前那会儿半导体概念股遍地都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到处都是机会,随便讲个故事,国产替代标签一贴,管它是啥,只要能圆回来,市值就唰唰唰的猛涨。

  万一再遇到上美国搞事出个什么禁令和制裁,撞上情绪风口了,那些票的那涨幅,涨的你看都看不懂,都不能用市盈率,市销率来算,只能叫市梦率,为梦想而买单。

  现在经过这些年的洗礼,慢慢也冷静下来了,所谓的消息刺激效果也大不如以前了,市场也趋于理性了,因此现在不太具备这样的市场情绪基础,所以不要想当然。

  妖股还是想抓,但是怎么抓呢?我个人总结,还是按照三个思路来抓妖股:技术驱动创新概念+重组概念+半导体事件驱动概念。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现在,半导体世界发展了70多年,一直技术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所以技术驱动创新概念,是半导体永恒的投资主题。

  如果2023年半导体板块有行情,洒家推测为Chiplet+新型存储,这两个概念跑不了。

  Chiplet,这东西去年诞生了一个妖股就是大港股份,就因为大港收来的子公司科阳有一部分凸块bummping和TSV的工艺能力,在一个消息刺激下就直接连板市值翻了3倍多。擦,当年大港也是我钦点妖股之一,后面拿不住卖掉了,悔的我大腿都拍肿了。

  A股里有Chiplet概念股,其实有不少,但是最严重的问题是,缺少正宗龙头票。当时整个Chiplet板块里,情绪和资金显的极其分散,有人炒EDA,有人炒IP,有人炒先进封装,结果除了游资座庄搞了小市值的大港这个妖股,其他都没戏。

  这其实是很难受的,如果一个板块里都没明确的,有共识龙头股,就带不了整个板块的节奏,没有一个龙头来吸引眼球和赚钱效应,很难吸引后续资金来挖掘潜力股,板块上涨自然而然难以维持。所以当时都是小小反弹,然后继续萎靡,大公司票基本都没啥动静,比如长电,通富,华天,只有三天行情就偃旗息鼓了,所以最后只成了一个大港。

  从道理上来讲,Chiplet这个概念过于专业,比当年碳化硅讲第三代半导体故事复杂太多了。碳化硅的故事就很简单,“第三代半导体”,“未来功率半导体的黄金赛道”,“中国弯道超车最佳赛道”,“得碳化硅者得天下”,简直脑白金洗脑广告似的, 简单粗暴,人人看的懂。

  而Chiplet概念过于专业了,太专业的概念背后有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概念科普以及“小作文”传播成本过高。说了半天大家都看不懂你写的啥,还怎么形成共识?没有共识怎么推上去?有句话说的好,在A股只要有共识,哪怕傻子的共识也是能涨的!

  各位想想,连我这种最强的半导体科普写手,都要敲大几千字才能把这些概念和道理讲清楚,普通人一时半刻怎么会看得懂?哪怕是各大卖方首席,基金公司专业研究员,到现在又有几个能完整说清楚的?

  倒不是黑卖方朋友,就目前真实的情况,除了实体产业的一线专家,真没几个人能把Chiplet概念讲明白,讲完整。

  从道理上讲,洒家最爱的芯原股份是个不错的概念股。Chiplet概念开始发酵时候,芯原当天是20cm,还是比较猛的。但是芯原股份硬推成龙头股有问题,因为它一直不盈利,且盈利模型故事讲的不够完美。但是大家都知道芯原做的事,对于产业而言很重要,技术壁垒也非常高,人家都是认可其价值的,但是就是下不去手。

  而且当时出Chiplet的时间点不对,非常仓促,资金方都没时间做市场情绪的酝酿以及“小作文”的准备,各大卖方首席,虽然在推但是推的效果不明显,而且并没形成合力。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当时8月初Chiplet开始火起来的时候,有人推IP龙头股的芯原,有人推先进封装的通富微电,有人推检测设备的华峰,有人搞大港这个妖股,市场并没形成合力。

  当市场且缺少一个有号召力的卖方/牛散/基金经理来做前敌总指挥来指挥这把高端局,导致节奏没把握好,大多就3天行情,就没声音了,略可惜了。

  Chiplet里有三层概念“小芯粒”,“异构架”,“系统级封装集成”。相对而言系统级封装集成,也就是先进封装的概念容易解释,但是标的太少。封装三大家长电,通富,华天,在整个2021年冷周期,业绩是下滑的,光概念好没用。晶方做的是CIS的高端封装,产品不对,概念不够纯。

  而华峰,长川两个做测试设备的,按理应该是长川做数字更符合一点,结果一群卖方帮某大佬摇旗呐喊吹华峰,一个做模拟测试设备为主和Chiplet追求高性能数字方案有个鬼关系,这概念一眼就看破了,信的人不多,所以都没什么大动静。

  所以最后游资们最后搞来搞去搞了大港股份,市值小,弹性大,又能做凸块bummping和TSV,符合Chiplet先进封装里的概念,具备妖股的基础,大佬加持下,然后就一飞冲天。

  但是2023年这个概念洒家认为依然存在很大机会。前几天AMD 苏妈掏出一个AMD最强Ai训练芯片还是挺震撼的。她把CPU,GPU,Ai引擎,等各大IP模块全整合到一起,搞出整整1460亿个晶体管的Chiplet方案产品,堪称逆天。

  从这个角度而言,如果今年A股再玩Chiplet概念,个人觉得有高速Serdes总线,GPU,CPU,Ai的概念股应该有机会,指不定就有一波行情,比如翱捷,澜起,海光,寒武纪之类。

  除了Chiplet之外,我个人感觉2023年会是新型存储技术沉淀后爆发的一年。

  新型存储类,主要是指铁存储,磁存储,相变存储这类,和以前晶体管技术不同的存储技术,但是业内认为MRAM的磁存储效果最佳,是未来存算一体的方向。

  MRAM主要的优点是既有DRAM的速度,又像NAND这样能在断电情况下保存数据的能力,相当于把内存和闪存合二为一,这么一听是否很妙?所以这个概念一听就懂格外的简单,具备调动市场情绪的基础。缺点是商业化节奏不快,主要是量太小,成本高,目前仅仅有小规模试水。

  据洒家了解到,MRAM商业化已经十年了,这些年过去后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可能,毕竟5年前,三星,台积电就用22-14nm做出过MRAM之类的产品,技术上根本不是难题,产业基础非常完善,边际成本有大幅度降低的可能性,一旦成本降低,就容易铺开。

  而且以我的经验,往往是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大家安心开发下一代技术,等周期回暖,把新技术拿出来降维打击抢客户,过去50年半导体都一直这么进化,未来50年依然会这么玩。

  因此新型存储在这一段时间点推出,我认为是非常有可能的,而且概念非常容易解释,所谓新型存储就是把DRAM和NAND优点集合到一起?目前这两者的市场规模现在就有1500亿+美金,空间巨大!简单粗暴,太符合半导体新风口概念了。

  从选公司的角度考虑,国内搞Nor 和NAND FLASH,似乎可以都去聊聊,看看产业公司什么看法,有没这方面的储备技术。讲道理如果MRAM真做起来,Nor FLASH竞争力堪忧,我是做Nor的公司老板,我一定考虑MRAM之类的新技术,毕竟是革命性产品。

  比如Nor和DRAM都有的兆易创新,君正,以及普冉,恒烁,聚辰这类,以及NAND的东芯股份等。还有做MRAM存储,要使用到一种特殊的靶材,汝铁硼,靶材公司在A股并不多,就江丰电子,阿石创,隆华等几个,要不去聊聊?

  首先科普投行知识,按照目前的监督管理要求,当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净资产,总资产,这三项中有任意一项,超过上市公司的同期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净资产,总资产的50%,视为资产重组,如果三个条件之一超过100%,且变更了实控人,那就构成借壳上市了。

  发行股份进行换股收购,会被监督管理的机构审核,流程较为繁琐,不确定性大,现金收购会相对简单。

  半导体里现在很多大公司,都是小公司一步步并过来的,哪怕它短期内不是妖股,也是你值得长期拿,当年的长牛票比如,韦尔,君正,雅克科技等等都是依靠重组并购,一把咸鱼翻身,短期长期都有机会。

  去年有个妖股叫凤凰光学,故事是CETC资产置入,一时风头无二,但是线多亿市值半死不活的小公司?

  以我的悟性,我去年猜到的CETC重组概念股,甚至还写了一篇小作文,但是时间上来不及,我是在停牌前三天写完的,我还没买,它中秋节那天凤凰光学公告停牌了,我擦~

  靠内幕消息赚钱是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现在罚起来可狠了,各位小心点,真没必要。假如没有消息,靠博重组票实属大海捞针。现在A股跟半导体概念沾边的股票有200+,买谁呢?信息跟踪谁呢?这概率比中彩票还低了。

  以我捉妖天师的名头,我总结以下规律:首先你需要一个200+的半导体股样本,然后开始做细致的筛选工作,最终压缩到10-20个股票,再去一个一个打听消息,可能效率和命中率都会高一点。

  总结一套设置筛选条件希望对大家有用,大家最后发现什么妖股苗头了记得告诉我,我去验证。

  1、以上市之后2-3年内的为佳。近一年新上市的新股先排除掉,因为依规定,上市一年公司想做重组并购,这个难度太大,所以基本不用考虑了;超过3年之后的票,市场关注不高,容易被人遗忘在角落里,而且时间太长的公司和长期资金市场混太熟了,各方利益很复杂,有老庄股的嫌疑。

  坐庄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容易被市值推很高,大家一起吃肉,但是搞的不好也是个大坑,能把人坑死。

  市值太大的股票超过500亿的那种,除非是超大型并购,否则基本没啥弹性,短期没有爆发力。我比较倾向选择选市值在30-150亿之间的,市值小,流通盘不大的票。市值太大,需要动用的资金量太多,不容易玩起来。

  但是一个几十亿的市值的小公司,3年内解禁期前的流通盘甚至有10亿出头,就每天那成交量,只需要几千万资金就能干到板上,连续几个板,就会引起各路资金的关注,就很容易把情绪拉起来。

  但是市值太小的公司也有缺点在于大公募基金没法买,你想想人家一个管50亿的公募基金经理,能在50亿市值的公司身上买多少仓位?这点仓位占净值才多少?塞牙缝都不够好吧,所以太小的公司公募是看不上买不了。

  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一个50亿的小公司,收购一个10-20亿的资产,前期哪怕没有具体信息都能讲故事让游资先拉到100亿,然后卖方和公募下场验证这一个故事,验证过了,再集体推到200亿+,那么可能这票在不到半年时间里能有3-4倍空间,这样的一种情况就比较舒服。

  你想让500亿公司通过并购短期内市值翻3倍做到1500亿这个难度就太高,那都是非常大的手笔,现在这么大体量的半导体公司标的凤毛麟角,概率太小了。

  从道理上讲,科创板开户数太少,每天的成交量是不如深圳创业板,因此如果从板块上考虑,应该以300或者000这种原来深圳中小板,创业板为主的半导体概念票,以及600开头的上海主板。

  而688开头的科创板票,从监管态度上来看似乎要求被并购标的是有科创属性的,要求很高,但是也不排除,先选出来再说。

  半导体产业链太长,有IC设计,制造以及封装,IC设计类也有各个细分赛道,功率的,射频的,模拟的,电源管理的,存储的,MCU控制,高端数字CPU、GPU的等等,太多了,产业链上还有设备类,材料/耗材类,下游还有应用类企业。

  既然要抓重组概念股了,选什么类型的公司就很重要,我个别比较倾向IC设计类,设备类以及材料类,这三类公司是非常容易,且有意愿来做这些动作的。

  那种大型FAB,封装厂,这种重资产的就太累,道理很简单,市场基本都是按PB市净率给你估的,这套体系下,你只有靠自己业绩周期性爆发增长推动一段时间内的市值增长,通过并购体量太小,帮助不大,收购体量太大,成不成不好说。

  除了个别比较猛的公募基金,比如“国金三剑客”,其他人都倾向消息千真万确才敢下手,而且也是慢慢下,不敢一把梭哈,风险太大了,不成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

  从选股上讲,电源管理类公司在A股票里是比较多,且比较卷的赛道,这一些企业大家水平差不多,收入体量也相差不大,想要出脱颖而出,靠自己主业发力,太难了。公司横向比较多,大家都不会给太高估值,这是炒股铁律,得有稀缺性才能有高估值。

  比较简单的方案就是并购同类电源管理,或者并购一个和自己业务有协同性的,大家都是模拟芯片,你做运放,我做信号链,他做数模混合,反正客户群体都差不多,单打独斗太累,不如大家抱团上。

  从当下时间点而言,从2015年那会儿算起到现在都已经8年,当年风风火火的半导体创投基金,PE基金,差不多都陆陆续续的要到期了,到期退出压力是很大。投的项目发展的好,能冲一冲IPO也就算了,LP投资人也愿意等会同意延期,但是要是投的项目发展速度一般,冲IPO机会渺茫的,那还不如直接资产送进上市公司体内,股份卖卖掉算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在外部投资人股东压力下,很多不大不小的初创公司的创始团队们应该都会考虑这个选项,可以说双方存在一拍即合的基础,

  这个逻辑同理材料和设备,甚至这两类公司诉求更超过IC设计类公司,设备靠自己做实在是太难了,不如买买买;同理材料,细分市场又散又杂,隔行如隔山,别看都是半导体材料,你觉得做光刻胶和做电子特气是一会事吗?差远了,很蓝的拉。

  材料企业以前通过并购诞生过,意愿虽强,但是材料和设备领域可以并购的标的可谓凤毛麟角,远不如IC设计选择余地大。

  如果公司主业发展强劲,这种公司往往在风口上,虽然不排除老板做重组并购的意愿,但是一般来讲不会去冒这风险,自己碗里的都没吃光,这么贪干嘛?

  既然要守正出奇,那必须得是公司主要营业业务发展进入瓶颈阶段,谈不设计上差,但是也说不上好,处于不上不下,不尴不尬的状态。这样的公司,靠自己主业已无发展空间了,必须要靠外部并购,打造公司第二增长点,如果老板还有点想法,那就是极佳的跟踪目标。

  总之,这个条件下,公司不能是带ST和带U的,业务体内以5-20亿为佳,利润1亿-5亿之间,对应市值也就30-150之间,比较符合妖股诞生的基础。

  说道公司意愿了,既然要做并购重组,那一定是实控制人/董事长有强烈意愿,且精力,体力,能力都要跟得上的,所以年纪太大的,我就直接排除了。

  我建议是董事长65岁以内的都找出来,最好就是50岁左右的年富力强的,我就很喜欢,有能力,有精力,且经验比较丰富,最好能找老板聊聊看,关注公司下一步的动作。

  同时以我的观察,如果老板是搞纯技术出身不懂长期资金市场套路的,以及格局太小的,人不够大气的,基本不考虑。

  上市时间在2-3年间,带ST,带U的不要,市值在30-150亿之间,收入规模在5-20亿之间,利润在1-5亿之间,老板在50-65岁之间,年富力强的,IC设计类,半导体设备类,以及半导体耗材类公司为佳(怎么越看越想征婚广告来着)。

  我估计200+的公司,最后还剩30个样本公司,范围已经缩小很多了,最后一步就是笨办法,一个个去关注公司最近有没动作和变化,老板有没啥想法。

  从半导体重组概念的角度讲,目前最大悬念就是CETC和CEC是否会合并了,这一条消息流传很久,我推测可能性超过90%,假设它必成。

  毕竟南北车重组神话,还在老股民心里回味无穷,新一代的南北车神话在哪里?如果有,难道你不想上车吗?

  洋洋洒洒,居然又敲了上万字,洒家把2023年对于半导体投资的反思,想法和思考过程全展示给你们了,希望预测的东西都能实现,不要被打脸。(作者:陈启,启哥有妙计)